甄嬛傳如懿傳 維基
Hougong 副本

後宮甄嬛傳》改編自流瀲紫所著的同名小說。該劇由鄭曉龍導演,流瀲紫編劇,孫儷陳建斌蔡少芬蔣欣陶昕然等人主演,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

這部電視劇是講述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深宮婦人的故事。該劇於2012年3月26日在安徽衛視東方衛視上星首播並連續一個月獲得收視前兩名,臺灣於2012年3月20日起在華視首播,中國香港於2012年9月17日起在高清娛樂台首播。2013年6月18日起在日本BS富士台播出,日語片名譯作《宮廷の諍い女》。

2014年,這部電視劇被重新編排,據傳將在2015年美國HBO電視臺進行播出。改變後的美版《甄嬛傳》將由原本的76集縮減為6集,每集90-120分鐘,減少了人物數量,精簡了人物關係。

2016年起開始製作續集《如懿傳》,於2017年完成拍攝,並於2018年8月20日開始在騰訊視頻(中國大陸)、愛奇藝台灣站(臺灣) myTV SUPER(香港)首播。

2018年11月27日於台灣首次登上非網路的有線電視,衛視中文台、緯來戲劇台都將播出。 甄嬛傳人物

崔槿汐.jpg
崔槿汐
小允子.jpg 副本
小允子
欣貴人
欣貴人
餘鶯兒
余鶯兒
周寧海
周寧海
江福海
江福海
三阿哥
三阿哥
瑛貴人·
瑛貴人
貞嬪
貞嬪
康常在
康常在

網誌[]

Firenzea Firenzea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0

甄嬛傳感想

皇家說想開枝散葉,辦了選秀,弄了一群人進宮鬥得你死我活,添了不少冤魂,更添了好幾個不是皇帝的孩子,忙了這麼大一場,只有朧月是皇帝的孩子吧。

不過如果給皇帝戴綠帽這麼容易,這皇帝真是有性命之憂。


原著裡的大周朝蠻奇妙的,堂堂皇帝,連想納個愛妃都不行,只能讓她當個外室……(還耗費民脂民膏蓋個桐花臺,真是奢華)

明憲宗朱見深跟萬貞兒當時是醜聞,精明厲害的周太后(大家看完像是甄環傳或如懿傳之類的宮鬥劇就知道,能當上太后不簡單)當然不喜歡萬貞兒,明憲宗還是冊封了萬貞兒,讓她當後宮實際上的女主人,可沒讓萬貞兒當外室……

可能以現代的價值觀來說,當外室很自由,有點像某些人不想跟公婆同住;但是以古代的價值觀來說,……


阅读全文

<chat></chat>

如懿传 绣花 劇照欣赏

影片[]

《如懿傳》終極預告片

《如懿傳》終極預告片

精釆文章[]

Screen Shot 2015-02-18 at 5.11.46 PM

《後宮甄嬛傳|甄嬛傳》被美國電視臺重資買走版權的消息曾經驚呆了無數小夥伴,而網友惡搞的翻譯腔也火遍了大江南北。如今美版《甄嬛傳》出口轉內銷,再被北京台引進,定於大年初二至初七在北京衛視播出。此次,還特別邀請到傲嬌的富察小主趙秦助陣宣傳,北京台你這麼任性,台長知道麼?

有宮鬥,有純愛,有虐戀,有蛻變。一部《甄嬛傳》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以往清宮宮鬥戲的認識,知道了原來太后還可以如此霸氣!而劇中的小主們也是個個出彩,矯情又傲嬌的富察小主算是其中比較悲催的一個,不僅孩子變成宮鬥犧牲品,自己也在甄娘娘的黑化過程中慘變炮灰......

讀更多...


外部連結[]

線上觀看


优酷首播


《如懿傳》吐槽風波[]

Template:原創研究在2024年,中國大陸掀起了吐槽《如懿傳》的熱潮,更數度登上微博熱搜,成為互聯網熱門話題。劇情內容、角色詮釋、權謀邏輯,乃至演員周迅、霍建華、李純等都成為網民熱議的對象,其中又以大部分網民對女主角如懿,及其演員周迅的批判聲浪最為明顯。

如懿传吐槽风波[]

時間線[]

吐槽緣起(2023年7月)[]

事緣知名影片彈幕網站bilibili(以下簡稱為B站)的一名遊戲領域的UP主,名為「沒事卡了」,在其影片中加入少量對《如懿傳》的批評,引來劇粉的謾罵及圍攻,故製作了數十期的吐槽影片反抗及批判《如懿傳》。翻查其影片記錄,可發現「沒事卡了」於2023年7月2日首次發佈含有《如懿傳》標題的影片[1],及後於7月10日發佈第一集吐槽的系列影片。[2]這些影片吸引了一眾當年對劇集不滿,但發聲就會受到攻擊的觀眾追看。

隨着「沒事卡了」發佈的系列影片逐漸累積熱度,劇集、角色、演員被再度審視,但演員周迅本人的舉報真正掀起了吐槽《如懿傳》的熱潮。

演員周迅舉報B站吐槽影片(2024年1-2月)[]

據悉,為了制止這場風波繼續發酵,周迅團隊舉報了B站吐槽影片,導致部分影片下架。不僅影片被舉報,豆瓣、B站用戶都發現自己的貼文被檢舉刪除,有UP主表示因吐槽而被劇粉人肉搜索。[3]此舉引發網友不滿,認為觀眾有對電視劇作出批評的權力。以周迅團隊親自下場禁止負面言論作為導火線,大眾輿論反噬,正式引發了吐槽《如懿傳》的熱潮。[4]

眾多B站UP主加入了吐槽《如懿傳》的行列,發佈多部影片,大量觀眾湧入B站支持,其中《如懿傳吐槽之如懿封后》更在舉報風波後衝破了百萬觀看人次。[5]

吐槽熱潮(2024年2月至今)[]

在周迅團隊舉報後,B站的《如懿傳》吐槽影片熱度全面提升,熱潮蔓延至豆瓣、小紅書、抖音、微博等大陸社交媒體,影片如雨後新筍般大量湧現,批判聲浪此起彼落。截至5月1日,《如懿傳》在B站已有過千條吐槽影片。[6]在小紅書上,標籤「#如懿傳吐槽」有1.8億人次瀏覽。

網絡吐槽的風格化[]

在B站上,針對《如懿傳》吐槽,UP主自創多種解釋《如懿傳》劇情的梗,例如接近女主角如懿的角色們患上了「懿症」,對應現實世界中名為「癔症」的精神疾病,表示角色們會產生多種不合邏輯、匪夷所思的行徑。也有「掃地機械人」之類的術語,用來稱呼一些為如懿鞍前馬後,而欠缺行事邏輯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包括諧音梗,「搖香菇」為知名吐槽術語,取自女主角如懿在劇中常提到的定情之語:「牆頭馬上遙相顧」的諧音,更有「煮蔥燴(主聰慧)」、「雞蛋腸(即斷腸)」等諧音調侃。

部分劇情台詞也直接成為調侃的主要用語之一,例如如懿在被誣陷後,沒有為自己辯解,而道出的「你這樣污衊本宮,本宮不知道要說什麼」、「臣妾百口莫辯」。一些半文不白、不符合邏輯和歷史台詞也受到批判,例如「你的話讓朕很舒心,就賜封號為『舒』」、「皇后,送孩子上學啊」等。

部分劇情台詞則被化用,用以反駁劇粉,譬如「本宮坐在你想要坐的鳳位上,對你獎也是罰,罰也是獎 」,則被化用為「本觀眾坐在你最想坐的觀眾席上,對你讚也是罵,罵也是讚」。

「如學」的批判角度[]

在網絡上剖析討論《甄嬛傳》的網絡文化被稱為「甄學」,而隨着《如懿傳》吐槽的流行,也被網民戲稱為「如學」。

眾多B站UP主以不同角度批判《如懿傳》。UP主「西敏寺-Sims」以「精神分析向」切入,拆解劇中人物行為邏輯,認為如懿的退讓、不爭不搶其實是為自己積累道德資本、推卸責任。譬如,在第一集,如懿稱自己和弘曆為「兄弟」,不會參加其選秀,需要眾人催促才勉爲其難參加選秀,但選秀結束後,卻旋即展現對弘曆的款款深情。為避免女主角有道德瑕疵,針對其他女角色的譏笑,也需要由坐場命婦,而非女主角完成。[7]

UP主「陟彼南山言采其蕨」,亦以較為學術角度分析《如懿傳》,拆解劇集中朝廷後宮的權力運作、劇本充斥「嫡庶神教」的思想(亦即現代人幻想的古代嫡庶觀念,如嫡女可以發賣庶女等),以「聖女/妖女」二分法劃分女性的邏輯等。[8]

吐槽的核心觀點[]

在吐槽風波之中,網民批判《如懿傳》的核心觀點有如下:

「何不食肉糜」的上位者思想[]

劇中備受推崇的女主角如懿,及其主角團隊都展現出身為上位者的傲慢,屢次霸凌妃嬪,漠視下人。

  • 如懿和擁護她的蒙古後妃,得益於自己娘家的強大,揚言「皇上禮重蒙古」「我的背後是蒙古四十九部」。而對於沒有出身的底層嬪妃衛嬿婉,她們私下聚在一起,議論嘲笑她為了爭寵,學習崑曲。
  • 如懿扣減接生婆的工錢,後來田姥姥被收賣,如懿震驚,稱:「不相信有人會為了區區幾十兩謀害皇嗣」。[9]

厭惡女性、厭惡底層人的邏輯[]

「安分」的背後隱喻,就是必須老實待在本來的階級圈層里,任何憑借自身努力進行的階級躍升,在上位者看來都是底層人「不安分」的舉動。

衛嬿婉出場時只是一個普通宮女,照顧大阿哥的時候和皇帝說了幾句話就被海蘭造謠,被發配到花房後又得罪了皇后,被嘉妃領回宮里折磨了五年。劇中滾燙的洗腳水潑在她身上,讓她做人肉燭台,扇巴掌,拳打腳踢,只能吃餿了的飯菜。當她被霸淩得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得到了太監進忠的幫助,得以成為皇帝的妃子,自救成功。

但如懿和她的姐妹瞧不起衛嬿婉的宮女出身,不接納她,說她出身為奴卻非要翻身,「我親眼看到她勾搭皇上,實在算不上一個安分的人」,最後把她逼成了全劇第一反派。[10]

虐女鏡頭及劇組霸凌[]

劇中大量鏡頭直直拍攝在受酷刑的嬪妃和奴婢身上,鏡頭對準了受害者而不是施暴者,並且施以大量特寫,這些鏡頭被稱作「虐女」場面。

在《如懿傳》中,

  • 背叛如懿的阿箬被拔掉指甲,施以貓刑 (原是青樓老鴇懲罰花柳女子的酷刑,將人放在大麻袋里,只露出頭,放入野貓,把麻袋捆緊,外邊的人狠狠敲打麻袋,麻袋里的貓受到驚嚇就會在麻袋里上躥下跳,利爪將人一通亂抓,血肉模糊)
  • 炩妃被罰板著之刑(古代用於處罰宮女的刑罰,受刑者需要彎腰伸手扳住雙腳,保持這個姿勢一段時間,期間身體不能彎曲。受刑者會感到頭暈目眩)
  • 炩妃被掌嘴
  • 嘉妃被罰用針穿耳
  • 炩妃臨死時被勺子撬開嘴灌毒藥

網民總結,整部劇的刑罰片段剪出來有一個多小時的片長。若要還原歷史,清朝宮廷里的妃嬪宮女大多是旗人出身,並不是可以任意虐待拷打的。歷史資料記載,乾隆有一個妃子打死了宮女就直接被降位分,首領太監革職罰款,妃子還要給死者家屬賠償100兩白銀。

在拍攝這些鏡頭時,部分演員表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真實的霸凌,如李純。在宣傳時,劇組亦多次批評衛嬿婉,沒有制止互聯網中對於演員李純的網絡暴力。[11]

演員周迅修改劇本[]

演員周迅在專訪中表示曾對《如懿傳》的劇本及人設進行修改。她提到,如懿連怨恨都不能有,不能參與宮鬥,不能挑撥是非,甚至連借刀殺人都不行。在這樣的理解下,周迅將原著會作惡的如懿,改成了劇版的人設。[12]這些修改導致了角色邏輯的缺失,更在其演繹之下顯得虛僞,例如在被陷害時,如懿道出知名的台詞:「臣妾百口莫辯」。[13]

拚貼的人物設定[]

女主角如懿的「懿」字,源自令懿皇貴妃的諡號。和皇帝青梅竹馬的設定,源自慧賢皇貴妃高氏的出身。真愛,則源於乾隆懷念孝賢皇后。而斷髮的繼后,則成為了皇帝的真愛。根據劇情,皇帝的真愛是如懿,打入冷宮是為了讓她躲避後宮紛爭。 反觀皇帝痛恨令妃,所以令妃生下眾多皇嗣,最後令妃的兒子嘉慶還繼承了大統。[14]

爭議[]

Template:原創研究

演員片酬過高[]

《如懿傳》作為《甄嬛傳》正統續作,早在開拍前期就備受關注。其中,有媒體報導主要演员周迅霍建华這二人的片酬就高達1.5億人民幣,而實際用在服化道上的經費卻相對較少,這引發了部分人士批評。隨後導演汪俊在訪談節目中澄清,說他為主演們抱不平,這個價格已經遠低於市場價,但這個澄清非但沒有平息中國觀眾的憤怒,反而更進一步加深了平民觀眾對大牌明星們的不滿。因為連降低後的片酬都是普通人一輩子也賺不到的價格,那證明原價更貴,演員的天價薪水侵佔了大量本該用在普通中國人身上的公共資源[15]

刪減原著[]

電視劇《如懿傳》的結局與小說版本不同,電視劇版結局改為如懿聯合太后、愉妃、江太醫、穎妃、容妃等人設局揭穿炩妃所作的惡事。此外,此劇為了過審將劇集長度從120多集縮減至87集[16],結果讓沒看過原著小說的人看不懂某些劇情。刪除了“衛嬿婉恨上如懿的完整邏輯鏈、海蘭和蘇綠筠的棉絮布偶局、金玉妍後期如何一步步降智、如懿為何當上皇后就不反擊、汪芙芷打敗衛嬿婉、恂嬪辱罵乾隆親生母親是李金桂”等幾段重要劇情,讓整體節奏過於拖沓混亂,以至於在電視劇版中屢屢重複採用“偷聽”來推動劇情走向。

劇版亦有严重的“偏袒周迅、以周迅為中心”的問題,例如:

  1. 全剧只有两个服化道总师,是一個是張叔平,一個是陈同勋,周迅一個人就佔用了張叔平的大部份時間為她化妝,而其他演員只能共享另一个服化道总师陈同勋。
  2. 演《如懿傳》的嬪妃在演完自己的戲份後,每天晚上還要集體加班,在同一个房間內觀看周迅之前演過的電影,以模仿周迅的演戲模式。事後,劇組沒有覺得不妥,並将此段剪輯成“眾女明星努力要把戏演好”的花絮放到網上宣傳。
  3. 劇版的劇情為了洗白周迅飾演的女主做了非常多的修改,例如:把如懿暗示海蘭殺死嫡子改為海蘭自作主張;把如懿屢次親自懲罰衛嬿婉,改成是如懿的宮女容珮自作主張;把如懿抓到恂嬪通姦後,恂嬪駡如懿膽小無能只能和不愛她的皇帝在一起這件事,改成是豫妃刺殺如懿的兒子,而如懿智慧地應對刺客;把如懿委屈地對乾隆斷髮,改成如懿霸氣地威脅乾隆後果斷斷髮,而乾隆帝在當下竟沒法鎮住如懿,這些改動導致很多人物的行事邏輯前後不統一。
  4. 演完戲後,周迅問劇組要了多套劇中如懿所穿的名貴道具服,劇組直接免費送給了她,周迅本人亦在多個娛樂節目中展示她的海量獲贈品。
  5. 《如懿傳》剛播出時,當時44歲的周迅演14歲少女的硅膠臉遭到大批網友質疑,導演为此親自下場為周迅擋鎗,稱“14歲的戲份是劇組快殺青時拍的,當時周迅和霍建華都很疲憊,所以才無法演出最好的效果。” 但這與橫店影視基地所公佈的拍戲時間表不符,14歲戲份實為開頭就已經拍的[17]

歪曲歷史人物[]

《如懿傳》在角色設定方面與歷史大多不符,甚至完全相反,遭至中國大陸的廣電總局勒令修改,以免造成更多的不良影響,例如:

  • 扭曲孝儀純皇后,即衛嬿婉:把嘉慶皇帝的親生母親描寫為被人虐待三年、殺害兒童、殺害自己親媽、多人運動、給乾隆招妓的角色,有嚴重歪曲歷史之嫌,引發魏佳氏後人的強烈抗議[18]。因此只能改“嬿婉”為“嬿婉”,“妃”為“妃”來作避諱。
  • 扭曲孝賢純皇后,即富察瑯嬅:把原本和乾隆恩愛、乾隆為其作詩幾百首的正宮皇后,描寫成嫉妒如懿(嫻妃)的女人,乾隆對她的懷念之情也被描寫為“乾隆為了面子、讓清朝臣民覺得他很念舊”才故意裝出愛富察皇后的樣子,此情節也引發富察家族後人的抗議。

不過,也有《如懿傳》的粉絲認為,劇中的角色設定僅僅是對現有史料的另一種詮釋,並不代表這就是歪曲歷史。《如懿傳》中皇子公主的生卒年和冊封嬪妃的時間線大多接近史料記載,許多歷史事件如皇長子皇三子在孝賢皇后喪期間遭乾隆訓斥、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部等都在劇中有所提及,而在其它同時代古裝劇中著墨不多。

受虐型價值觀[]

《如懿傳》至結局也無人點出是男尊女卑的體制吃人,而乾隆身為一切悲劇的始作俑者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19]

如懿傳的劇情前半段和《甄嬛傳》一樣,以大量的筆墨刻畫了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拉黨結派、唇槍舌戰之事,但是在宮鬥的詳細程度上比《甄嬛傳》更加簡單,將正派反派們的人物形象都極度誇張化、刻板印象化,凸顯每個角色的特色;《如懿傳》後半段的劇情則大改風向,把重點聚焦在婚姻上,不是進行大快人心的復仇,而是進入到暗黑壓抑又拖沓掙扎的劇情之中,將部份女人在婚姻中懦弱窩囊、受虐成癮、自暴自棄、被害妄想的表現一一說來[20]

《如懿傳》以極度露骨的方式對觀眾們展現了女人鬥女人的「雌競」,作者以她所在的中國大陸之現實為其寫作靈感,借古諷今,影射了現代中國女性在獨裁、男權、儒教的三重壓迫下,不敢去直接反抗比自己強大的男性上級,也不敢在公開場合譴責社會等級制的不公,只能默默的承受委屈,甚至要討好加害者的荒唐現狀[21];也揭露了為愛癡狂的女人們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對女性同胞心狠手辣,她們千方百計的放大女人自己的缺點,卻不斷忽略渣男對她們的侵害,還一再愛上渣男的可笑事實。本劇中的各路嬪妃幾乎都被乾隆嚴重的踐踏過尊嚴,但她們大多選擇用自己騙自己的方式來逃避現實,既使有機會也捨不得傷害乾隆,還會用「寬容、忍耐、大度、算了」等偽正面的理論來洗腦和她們一樣的受害者,形成一個底層互害的循環。

註釋[]

Template:NoteFoot

參考來源[]

Template:Reflist

  1. Template:Cite web
  2. Template:Cite web
  3. Template:Cite web
  4. Template:Cite web
  5. Template:Cite web
  6. Template:Cite web
  7. Template:Cite web
  8. Template:Cite web
  9. Template:Cite web
  10. Template:Cite web
  11. Template:Cite web
  12. Template:Cite web
  13. Template:Cite web
  14. Template:Cite web
  15. Template:Cite web
  16. Template:Cite web
  17. Template:Cite web
  18. Template:Cite web
  19. Template:Cite web
  20. Template:Cite web
  21. Template:Cite web